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电影  »  剧情片  »  逆行人生

逆行人生  Upstream

285人已评分
还可以
6.0

主演:徐峥辛芷蕾王骁贾冰冯兵丁勇岱丁嘉丽陈哈琳邬家楷刘美含黄小蕾于和伟马东梁静张占义吴彼周铁男王啸宇

类型:剧情导演:徐峥 状态:HD国语 年份:2024 地区:大陆 语言:国语 豆瓣:6.0分热度:22843 ℃ 时间:2024-10-02 18:28:38

简介:详情  曾经意气风发的高志垒(徐峥 饰)在生活的重压下,中年“失速”偏离了原本的生活轨迹,一时意气用事的决定,让他瞬间从家人的“小骄傲”变成了社会的“边角料”。然而,他未曾料到,这仅是他“逆行人生”道路上的起点。接连不断的变...

温馨提示:[DVD:标准清晰版] [BD:高清无水印] [HD:高清版] [TS:抢先非清晰版] - 其中,BD和HD版本不太适合网速过慢的用户观看。

      曾经意气风发的高志垒(徐峥 饰)在生活的重压下,中年“失速”偏离了原本的生活轨迹,一时意气用事的决定,让他瞬间从家人的“小骄傲”变成了社会的“边角料”。然而,他未曾料到,这仅是他“逆行人生”道路上的起点。接连不断的变故如疾风骤雨般袭来,迫使他不得不重新面对自我。当生活的重担真正压肩,他选择成为一名外卖员,从新的起点重新出发,穿梭于都市大街小巷的高志垒在路上结识了一众志同道合的“骑士”伙伴,在共度的时光里他深切的体会到了人间的冷暖真情,逐渐在这条充满磨砺的“逆行道”中找回曾经丢失的勇气与信念,重新定义人生新的方向  本片根据清明原著《逆行人生》改编。
  • 头像
    生是过客

    《逆行人生》还没上映就因为耗资2亿,预售仅167万被骂,看完点映才发现,徐峥被骂一点都不冤。

    也许是《我不是药神》的成功,让徐峥瞄上了现实主义和小人物,但这次《逆行人生》彻底翻车了。

    时代不同了,这是一个毒鸡汤彻底失效的时代,精神胜利法没用了。

    而且电影聚焦的人群,外卖员这一群体离普通观众太近了,离真实的生活太近了,容不得作假,一作假就失真。

    但显然徐峥拍的是他想象中的外卖员,满满的刻板印象,没有触及到外卖员真实的处境。

    在现实中,徐峥这样的互联网大厂主管,年入六七十万往上,住大房子,孩子上国际学校,妥妥的中产,下岗后最差的过渡选择也是开网约车,不用和外卖员抢饭碗。

    从动机上就开始脱离实际,可见影片中还有多少想当然的片段。

    徐峥做程序员时长期加班有糖尿病,自从当外卖员后四个月不用打胰岛素,把糖尿病都治好了。

    徐峥大龄转行做外卖员,只用了几个月就成了外卖站的单王。

    徐峥被大卡车撞倒满脸是血,自己爬起来,说买的有保险,还要先去送单,让卡车司机先走了。

    家里孩子得白血病,对自己生活极其抠搜的外卖员,每天都要买彩票,但同时养活一家四口,还攒下了孩子骨髓移植的钱。

    总之,就是在歌颂外卖员这个职业,可以月入过万,可以养家糊口,撞车了有保险,运动量大对身体好。

    不知道的,以为是美团花钱请徐峥拍的宣传片。

    歌颂苦难,消费苦难,这不好笑,也不励志。

    现实中,外卖员的处境要糟糕许多,行业门槛低,流动性强,辛苦奔波,没有保障,他们的逆行人生,是被算法逼着逆行。

    外卖员背后的职业困境和深层社会矛盾,影片更是避而不谈。

    影片最看见了最浅层的矛盾,顾客和外卖员的矛盾,期望顾客理解外卖员的难处,别为难外卖员。

    这是明显的矛盾转移,真正压榨外卖员的,从来都不是顾客。

    资本垄断、算法霸权、平台抽成过高、阶级固化,任何一个敏感的话题,在影片中都没有讨论。

    而徐峥作为程序员的优势,研究出一个路路通的让外卖员抄近路的软件,只会给平台算法加码,把外卖员的时间逼到极致。

    徐峥戏里戏外都没有为外卖员群里谋得一点福利,反而做了算法和资本的帮凶。

  • 头像
    两个司令部

    文艺界脱离人民,脱离群众,脱离生活。他在的时候,文艺要为gm服务,他走后,文艺蜕化为反gm服务。什么是毒草,这就是毒草。当年人民群众还处于懵懂期,现在经过几十年正面和反面的教育,人民群众应该能认识到什么是毒草,谁是人民的敌人了。文艺界脱离人民,脱离群众,脱离生活。他在的时候,文艺要为gm服务,他走后,文艺蜕化为反gm服务。什么是毒草,这就是毒草。当年人民群众还处于懵懂期,现在经过几十年正面和反面的教育,人民群众应该能认识到什么是毒草,谁是人民的敌人了。

  • 头像
    子戈

    01

    《逆行人生》是一部相当拧巴的作品。

    它是真诚的,也是虚假的,是绝望的,又是造梦的,它非常想在两个阶层之间,架起桥梁,让人同时看到一种更系统性的悲剧,但又顾此失彼,左右互搏,同时招致了双倍的不满。

    它反映的是当下中国现实主义创作的困境,是玻璃天花板与接地气之间那块狭窄逼仄的空间;它暴露的是中国电影创作者的局限,是弄不清或不敢说敌人是谁,于是只能向自己开火;它显影的是舆论场的撕裂,是讨好不能,是得罪不得,更是对现实的不满导致了人们对现实作品的更汹涌的期待和更巨大的落差。

    逆行的,何止人生?

    中国电影正在逆行。

    02

    《逆行人生》的观感,十分割裂。

    一方面,它对于“脆弱的中产”的呈现,可以说是直指当下,又能令人感同身受。

    它拍出了那种看似稳定下的岌岌可危,拍出了中产幻觉的一戳即破。P2P暴雷、中年失业的打击,外加孩子上学、父亲重病、还房贷这三座大山的威压,使得一个中产家庭的秩序,瞬间崩溃。

    而且这种阶层跌落是不可阻挡的,任由怎样努力,也无可挽回。

    影片最外层的叙事框架,正是记录了这一切是怎么发生的。那种深深的绝望和无力,直到最后一家人坐在搬家公司的汽车旁,吃着盒饭,闲聊着已然认命的时候,仍然挥之不去。

    电影最后还是将中年人的疲惫感消解于夫妻之间的分工与父子之间的传承中。

    但另一方面,在这个框架内,它包裹的是一段外卖人生。

    不可否认,影片对于外卖员的种种可能遭遇,都有提及。如果你读过那篇《外卖骑手,困在系统里》的爆文,就会发现,文中提到的很多骑手困境,影片几乎都原景重现了。

    然而,在一些最关键的环节,在暴露最尖锐矛盾的时刻,影片又都采取了一种缓和态度,或代偿方式。

    它最终形成了一条相当诡异,但又称得上自洽的叙事线索,即中产阶层跌落的焦虑与自愈。

    这确保了,它仍然只是一碗蒙着灰的鸡汤,是一次丧着脸的抚慰。它悻悻地告诉每个人,大环境就是这样了,你不还是得拼命活着吗?

    主角高志垒打工的站点,几乎每一位骑手都有自己的特殊困难,或养家、或治病、或还债。

    03

    如果指望《逆行人生》能对系统、对结构性的不公,有任何深入的揭露或批判,那完全是会错了意。

    这部电影的重点根本不在于此,它并不是一篇檄文,也不是社会学分析,它对于骑手困境的刻画看似具体,实则相当抽象。那些困境最后共同化成了另一种东西,那就是对于“人生低谷”的隐喻。换言之,它其实在讲一个人如何跌入谷底,又如何在逆境中求生。而送外卖不过是逆境的一个代名词,换成开网约车、当超市收银员,也完全成立。

    所以这部电影看似深入外卖行业,实则又把它当作一种功能性的客体,使得落地凤凰或瘦死的骆驼,有了一个涅槃或受难的机会。

    换言之,它是把骑手困境视作需要承受的苦难和冲破的阻碍,以此来证明努力生活的崇高,这其中原本就事先排除了针砭时弊的意图。

    这是由中产视点所决定的。

    这部作品只可能是一条人生沉浮的曲线,而非单刀直入的切口。

    微笑测试不过,反而有时间停下思考,每一次毁灭性的危机都给高志垒带来一点转机。

    04

    于是,影片对于骑手的刻画,也只能说是困难都写到了,却难称困境。这里面缺乏的是一种结构,一种态度。

    出餐慢、找路难、点餐人不接电话、保安不让进门、时刻悬在头顶的倒计时和差评威胁……这些“困在系统里”的表征,尽管都被一一呈现,但一是被削弱了力度,二也被部分转移了方向。

    最明显一处,就是单王大黑(冯兵饰演)被骑手们群殴的段落。

    这一情节极具代表性地显露了这部电影是如何转移焦点、大事化小的。

    单王奖励体系原本是一种系统控制术,是通过悬赏,逼所有骑手自愿卷入一个陷自己于不利境地的漩涡之中。然而,影片却没有顺势而上,直捣系统,而是逆流而下,将所有怒火都喷向了那个争做单王的个体,仿佛他才是让所有人不停内卷的罪魁祸首。

    如果这是一种讽刺,是对于菜鸡互啄的调侃,那也算别具深刻了,但影片全无此意,并且很快用一场饭局,一次互诉衷肠的和解,让骑手们彼此原谅——原来你并不是凭空而卷,而是卷得合情合理(替因自己而身受重伤的朋友还债)。

    于是,一切就都可以接受了,大家也可以继续卷起来了。

    于是,那个系统之恶,算法之弊,也就被个体间的相互指摘所悬置,又被底层人的抱团取暖所柔化。

    站长也在平台规则基础上,设置了多种鼓励机制,让无限内卷与无限鸡血变成全员默认的氛围。

    05

    这种现实锋芒的突然转弯,极大损耗了这部电影的锐气。

    更令我难以接受的,还有结尾,主角高志垒(徐峥饰演)开发的小程序,被平台大佬赏识,并很可能借此迎来事业第二春。

    首先,作为一部商业片,一部以中产跌落为主线的电影,我能理解导演为什么这么设计,无非是想让观众带着点希望离场,不至于憋屈。如果仅仅这样,倒也可以让我强压反胃喝下这口鸡汤。

    可是,这个结尾的破坏力远不止于此。

    它看似是单纯的造梦,是给努力生活的人的奖赏,仿佛在说,越努力就越幸运。但这样一来,不仅彻底颠覆了影片对于“吃苦哲学”的否定,而且还隐含着一个更深层的悲剧,即,一个跌落的中产用知识改变了自己的命运,但结果却是开发了一款进一步加速“单王逻辑”的小程序,使得骑手们愈卷愈烈,越发艰难。

    再结合全片叙事,就更令人不适,仿佛在说,落地凤凰比鸡强,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跌落的中产仍然掌握着某种“富人思维”,可以逆境致富,咸鱼翻身。他绝不会去反抗系统的,而是会质疑、理解、成为,进而分一杯羹。

    这也正是本片不敢触及结构性问题所带来的反噬。

    如果不抱怨、不反抗,其结果必定是接纳、习惯、投入其中,然后成为使它更高效的一环,来换取个人的利益。

    真如结尾彩蛋进入算法中心,高志垒势必要站在昔日骑手同事们的利益和权益的对立面。

    06

    归根结底,这部电影仍是部励志片,尽管导演给它涂了一层暗色,但却遮不住内里的那一点明亮。

    它最终呈现的其实是个“向下治愈”的过程,是中产者跌落底层,看见那些比他过得更惨还在拼命活着的人,忽然觉得自己没什么可抱怨的,进而被重新激发了奋斗欲。

    所以在这部电影里,你找不到真正的反派。这也是中国绝大多数现实主义作品的常态。如果有的话,那也是主角自己,是他的软弱,是他放不下身段,是他还没能正视自身的处境,是他送外卖还不忘给自己点一杯美式。而当主角克服了这些心魔后,他就有了战胜一切的可能。也就是说,哪怕大环境再遭、再差,也没关系,只要认清现实,肯吃苦,就还有希望。

    这套生存哲学,相信每个中国好人,都已无比熟悉。

    高志垒第二次送餐到大公司,看着会议室里滑稽的人,他仿佛成了更潇洒的那个。

    07

    其实这几天,我一直在想着这部电影。我也在反思自己对它的评价,在当下的大环境里,是否苛刻,是否片面。进而会想到背后那个更庞大的问题——我们到底需要什么样的现实主义?

    说实话,直到成文的这一刻,我还是思绪万千,不能自已。

    当每一种现实都千疮百孔时,我们到底要拍谁的现实?我们该如何处理这种现实与那种现实的关系?如果每一种现实深入下去,都必定会撞到南墙,碰到不可触碰的禁地,又该如何?如果我们对部分呈现了现实的作品大加赞赏,这究竟是鼓励前进,还是纵容后退?

    前两天,我家附近的街道正在办“小哥节”,只见舞台上,一个个快递小哥登台讲话,讲自己生在这个时代多么幸运。

    不远处的电影院里正在放着《逆行人生》,而打开手机,微博上最热门的话题是杭州小哥下跪的新闻。

    站在广场上,我感觉自己正陷入一个荒谬的场域,那其中,电影、现实与政治正在角力,而我深陷其中,被拉扯至近乎眩晕。

    我唯一确定的是,我对那些问题,没有答案。

    我似乎也不再相信,这个时代还能产生任何积极的答案。

    我们似乎都在逆行。

  • 头像
    今何在

    巨浪 卷起千堆雪

    评《逆行人生》

    信息化时代我已经不上街购物了,全靠快递送上门。这段时间常点外卖,外卖员都很及时,也大都会电话通知,态度亲切。唯一有一次要超时前打了电话来,说遇到点事可能会晚些,我也不知他遇到什么,我说没问题,结果他直接点了个送达。但我想是因为超时要罚钱,所以他这样做我也能理解。

    过了又快十多分钟还是没动静,我怀疑是不是已经送到了,去查看时发现他刚到,结果还说少拿了一样东西说帮我回去拿,我说算了吧他就要把钱付我,态度这么好我当然也说不用了,拿到餐发现除了少拿的那样,我要的冷饮也没了,但多了一杯可乐……而且袋上还残留着冰淇淋,难道是路上打了或化了……(天的确很热)又或是和别人的弄混弄错了?

    最终还是算了因为觉得他不会是故意的,不过换别人可能就要投诉了 。

    结果隔一天就看到这部电影,在我看来这就是一个努力活着的故事。主角本来混的不错,年薪几十万应该是有的,但买房还是得贷款,碰上公司裁员还是一样下岗,家人还是一样会生病,生病还是一样交不起一天近万ICU的钱,付不起那些医保不给报的自费进口药,最后为钱所困只能去送外卖抢单王。

    这不真实,因为很多失业的白领虽然找不到想要的工作但也不会去送外卖,他们宁愿在家里打游戏啃老,或者创业(大概率赔钱负债),或者去搞搞自媒体,做直播,开网约车,也不愿去做那么辛苦的体力活。这我完全理解,大家从小苦读是为了什么,不就是为了长大不去当工人,不去送外卖,不做体力劳动吗。

    所以我们从一出生就开始拼,从幼儿园拼到小学,中学,拼到高考,其实能上大学的,就已经战胜了一大半的人。

    我父母年轻的时代一个大学生是很稀有的,他们年轻时都忙着搞运动上山下乡,高考也废除了,77年才恢复高考,那年我刚出生。那时大学招生数也少,大学也少,能上大学的,都是精英,会成为工厂公司单位的骨干和未来的干部中层直到高层。

    而没上大学的,大多成为了打工人,也有一些在自己的城镇混的不错,有的自己经商创业,在当年那个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经商创业的成功率很高,有的成了富翁,有的虽然没挣着钱但至少也没亏,有的虽然亏了但很快能找到机会东山再起。

    但到我大学毕业的时候,已经即将进入21世纪,大学生不包分配了,必须自己找工作。但那时工作也不难找,只要你有本事或肯努力,就有机会进大公司,再跟随公司的急速发展,成为精英白领。

    那是电脑手机与互联网刚兴起的时代,那时的电脑内存只有64M,那时想上网还要电话拨号,那时的手机笨重的象砖头,但那时又是一个飞速发展的黄金年代,浪潮扑面而来,哪怕你不会炒股,但只要拿住不抛,就能几十倍收益。哪怕你是个穷鬼,但只要敢借钱买房,就能资产千万。哪怕你是只猪,也能被巨浪推上巅峰。

    “巨浪,卷起千堆雪。”这是《大时代》主题曲《岁月无情》的歌词。在年轻赶上了一个这样时代是幸运的,繁花似锦,如火如荼。然而《大时代》里的股市还是会崩,巨浪将你高高抛起,也会将你重重摔下。我十年前因为某支球队烧钱的豪气而知道了某企业,球队拿到冠军的时候,万众狂欢呼喊那个名字,有谁会想到十年后……正是眼看他起高楼,眼看他楼塌了……不经历世事变迁,你也不会真的读懂红楼梦。

    大学越来越多,大学生越来越多,好工作却没有变多,结果竞争更加残酷了。为什么企业要裁掉35岁以上的员工包括中层呢?有些是因为企业也处境艰难,养不起这么多人了,更重要的是有太多年轻人愿意拿更低的薪水干更累的活,你不干有的是人干。而你一旦失业或辞职,就象从船上掉进海里,再想重新爬上一条船,却发现海里还有无数人在争相想上船,有的是比你年轻更肯吃苦的,你觉得你有经验资历,但再一看比你更有资历而年纪更大的人也泡在海里。

    在这部电影里,用很多场戏清楚的揭示了这种内卷。你越拼命送的单越多,平台就会按越高的标准要求所有骑手,逼的骑手们互相竞争玩命。单王之战就是这种内卷的巅峰,几个生活同样艰难还互相扶持过的打工人被迫在新年夜狂飙竞逐,主角被车撞了还拼了命要去送单就是对这种残酷的揭示。

    电影没有让主角被撞残再让家里欠下几十万债,而是赢下了单王之战,这只能说是最后的善意,不然这部电影就太悲惨了,大概又会有人骂你把打工人写的这么惨是几个意思?外卖员在你这眼中就这么可怜吗?人家就不能一边劳动一边乐观过上幸福的生活吗?

    片中外卖员们驾车在“加油”声中奔涌而出时,我的确看到了那种拼死一博的悲壮感,这才是真正的飞驰人生吧,为了活下去而不停的奔跑。但这不是一部励志电影,一直到最后主角也没能保住他的房子,而是选择了卖掉房子去过“更平凡”的生活,这算Happy Ending吗?他终于认命了,不然呢?

    励志片会告诉你努力必然成功,而这部电影处处都在告诉你片中的每一个人都比你更拼命更努力,但最后他们也无法改变命运。可是人总是要活下去,你也不能天天苦着一张脸对你的同事和家人,心里再苦也得笑,有人却还非要追问你这笑是装的还是真的,人生已经够难了,为什么还要苦苦相逼呢?

    最后彩蛋主角的算法小程序被送到公司高层处,秘书的声音建议让主角进公司的“算法部门”,看起来好像要给主角一个爽文似的光明结局:程序高手虽然一时落魄,却终靠自己的技能重新杀回公司,让他的同事们大跌眼镜。

    但可能这时观众已经忘了之前主角就是被自己的算法“精简”的。可他又做了一个用算法和大数据能让外递员更快送到外卖的小程序,前面也已经明示过了如果平台大数据发现有某些外卖员路程送单时间缩短了,就会立刻提高标准,要求所有外卖员跟进。所以你再回想“算法部”这个词和公司老总那个不置可否的漠然表情,一切就细思极恐了。

    没拍出的结局只有两种,一是主角进了算法部,完成了他的“逆袭”,但他外卖行的那些同事朋友们全部要因为他的算法而被迫去按他计算出的“最佳路线”去抄更近的路,冒更多的事故风险,送达时限也会越来越短,因为“系统”认为你应该可以这么快,如果你做不到,那就别干了,大把的人正等着加入外卖行业替换你,正如片中那几个站在墙边等候的年轻人。主角最后站在高楼玻璃后看着自己的前同事们为了不超时拼命的奔跑,手中拿着一杯外卖刚送来还滚烫的咖啡。

    而另一种,是主角压根没有被升职,只是他的算法被采用了,大家被迫更卷了,以前十分钟才超时的单,现在变成了五分钟,主角终将被他自己的算法逼到崩溃,也被他所有的同事和朋友所唾弃。他麻木的奔驰在路上,无视身边呼啸的卡车和背后鸣笛的警车,露出系统要求的机械笑容,一遍遍说:“请给个五星好评”。

    所以这部电影也可以说是一部披着喜剧外衣的“恐怖片”,我不认为这是我的脑补,我觉得电影里太多镜头几乎是在明示这种残酷了,还想要编剧们多直白呢?拿个大喇叭喊出来吗?那样的电影也一定要被骂不高级的。

    今天坐网约车,那个司机很客气,笑着和我抱怨说自己的腰越来越不行了,以前听人说坐车坐累了觉得可笑,坐车怎么会累,现在自己一天十几小时坐在车里,才明白那有多累。而现在自己水也不敢多喝,因为在车里没法上厕所。

    我没有问他说那你为什么一天要开十几小时呢,为什么不开一小时就休息十五分钟呢?你为什么要开网约车呢?为什么要这么辛苦呢?你以前是做什么的?看你说话不象外地人啊,你买房了吗?贷款了吗?有孩子吗?他将来能考上大学吗?找不到好工作怎么办啊?你会让他去开网约车吗?未来机器人时代还需要网约车司机和外卖员吗?

    有人说现实中谁不知道生活不易,不需要一部电影来告诉我。又有人说现实中的底层要苦的多,这电影在美化粉饰。我只觉得电影也越来越难了,也许《药神》《泰囧》现在上映,也不可能有票房奇迹。你看现在一年这么多电影,真能赚钱的有几部,又有多少部赔的血本无归,甚至无人知晓。

    只能说,且看且珍惜。这样的一部电影,可能以后也不会再有了。有人想拍,也没人敢投,或者没钱再投了。我们能看的也会越来越少。我觉的同样可惜的还有好些部我觉得很不错但票房惨淡的电影。

    是好电影变少了,还是看电影的人变少了?

    电影赔钱了,投电影的人会越来越少,电影少了,好电影就更少,观众也就更没了去影院看的欲望,影院也赔了,就会倒闭关张,影院变少了,电影就更加没票房……如此循环,就象现在实体店中空荡荡,基本都被电商取代一样,将来可能去影院看电影也会成为一个旧时代的记忆。

    将被时代抛弃的又何止院线电影呢?

    巨浪,卷起千堆雪。程序员、外卖员、房产中介、民宿老板、网络主播、金融圈、游戏行、电影界……所有人都在为活下去拼尽全力。巨浪曾将我们抛向天空,让我们拥有飞翔的幻觉,但飞的越高,也会摔的越痛,当前浪后浪新浪旧浪都前赴后继的拍在沙滩上,泡沫粉碎之时,我们也许只来得及感叹一声:“好美”。

本网站所有资源均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即时联系我们删除
Copyright © 2011-2024  合作邮箱:ystousu@gmail.com  备案号:湘ICP备18004417号-1